24小时全国免费热线 400 183 0060
首页 » 亿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资讯中心 » 新闻中心 » 行业动态» PPP项目的融资难三大原因

PPP项目的融资难三大原因

文章出处:责任编辑:查看手机网址
扫一扫!PPP项目的融资难三大原因扫一扫!
人气:-发表时间:2018-10-17 10:39【

1、引言:

2014年以来,我国PPP呈现高速发展态势,已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PPP市场。虽然PPP项目迅猛增长、高歌猛进,但是作为PPP运作重要环节之一的融资情况并不乐观。PPP项目融资一方面存在融资率低问题,另一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。就全国PPP项目而言,融资到位率远远低于签约比例,预计融资到位的项目年投资额为1万亿元左右,完成投资额5000亿元左右,远低于每年基础设施投资14万亿元的规模。PPP项目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,在一定程度阻滞了项目推进,同时也加剧了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各类“明股实债”、“小股大债”等变异、走偏等各种乱象。

2017年以来,为进一步遏制隐性债务风险,防范PPP滥用、泛化、异化风险,财政、国资、金融等部门频出PPP的监管政策,对PPP市场发展、项目融资都产生了较大影响。在当前形势下,如何规范PPP融资、化解融资难这一顽疾对当前PPP规范、防风险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PPP项目

2、文献回顾

现有PPP研究普遍认为PPP项目风险大、融资难,并提出了相应建议。朱振鑫、杨序序(2017)认为,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前景良好,但应更谨慎,存在不少无法把控的风险点。刘贵斌(2016)认为,为化解融资难,应量力而行,政府部门加强引导整合,选择适宜采用PPP模式的项目,不宜一哄而上。徐建平等(2017)认为,商业银行在PPP模式下可能面临的政府信用不确定性、社会资本方信用不易约束、项目建设存在不可预知因素、市场与营运前景不明朗问题,从尽早介入融资磋商、固化政府承诺、落实项目社会资本方要求、掌握项目资金流、强化担保措施、保留自身主动权六个方面阐述商业银行可釆取的风险应对措施。

此外,有部分文献研究了PPP融资渠道创新、再融资。王平(2017)认为,应积极探索PPP与债券市场的融资路径,促进PPP高效融资,加快项目落地。宋晓巍(2017)提出应利用资本市场提高PPP项目直接融资比重,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、新三板挂牌、投资引导基金等。王秀芹(2017)指出,PPP项目成功投产后,私人部门可通过再融资获得更多收益,可考虑如下关键影响因素:融资合同变更或终止成本、公私部门再融资收益分配比例、项目现金流稳定性,以及利率。

基于现有文献来看,对化解融资难、创新融资渠道三等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,但现有研究视角较为单一,政策建议与当前的财政、金融政策有一定相悖之处。本文基于金融机构-政府-企业(社会资本)三方协同视角,从行为根源、风险分担等角度出发,更注重机制设计、制度安排、规范创新,以期为破解当前PPP融资难提供更好的政策、实践建议。

3、PPP项目的融资难问题分析

尽管国家鼓励PPP,但是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,尚未得到有效解决。以四川省为例,根据2017年5月四川省PPP中心《PPP项目融资成本信息发布(第一期)》显示,PPP项目签约比例20.2%,完成融资的PPP项目比例仅为6.26%。项目融资难,出现“叫座不叫好”现象,同时,也面临着各种不规范现象。在当前金融强监管背景下,融资难更为突出,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:

3.1PPP项目特性导致资金匹配难、退出项目难

PPP项目强调全生命周期长期运营与合作,对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,但是,PPP项目特性对融资提出了较大挑战。其中,PPP项目投资规模巨大,每年落地总额都在2万亿元以上,很多项目都需要组织银团贷款或多元融资,建设周期短、投入强度大。同时,项目运作周期长,大都在10到30年,并且,收益率普遍偏低,大都在7%左右。此外,项目面临市场不确定性风险、绩效考核扣减、财政补贴难以及时足额到位等风险,可能进一步加剧项目风险。

与之对应的是,当前PPP项目融资的资金大都来自于商业银行,资金多为短期限、安全性要求高、偏刚兑,容易出现结构性错配。尤其是一些基金、资管等资金大多来自于银行,在商业化的理财利率与存款利率之差处于高位的状况下,风险错配现象更严重。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对PPP项目存在担忧,较为谨慎。

PPP模式下,社会资本、金融机构都面临着退出难、未来风险大等问题,如都不愿意承担主要风险,必然导致融资难。当前在PPP强监管背景下,PPP市场预计增速下降,金融机构更谨慎,融资遇冷、融资难度加大。

3.2在监管新政下,股权结构化融资受限

为规避PPP风险,作为社会资本主体的建筑施工类企业一般采取资本金结构化、加杠杆方式进行风险对冲。很多建筑类企业通过工程利润回流等方式,基本很少投入“真金白银”,资本金部分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财务投资者。实践中,大多社会资本方或其牵头方釆取“名股实债”、“股东借款”、“回购+差补”、“小股大债”等形式筹集项目资本金。其中,银行理财等资金通过信托、资管、基金等通道化运作成为资本金主要来源。部分企业通过资本金结构化、不担保、不并表等措施实现低风险拿项目。

这种多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,将风险向其他方转嫁的方式,必然会导致PPP运营效率无保障、金融风险聚焦。2017年底以来,相关政策禁止央企投资劣后级份额,明股实债型等也被叫停。随着各类资管、基金等通道化、同业等业务受到严管,融资面临合规风险,这也导致PPP项目资本金来源不足等融资难现象较为突出。

3.3项目债权融资的增信难

除了股权融资外,融资难点或焦点是担保或增信安排。PPP项目融资属于企业债务,政府不得承担任何担保、究底责任。但是,社会资本作为股东大都不愿意提供担保等“强增信”。此外,就算部分社会资本愿意提供担保,也不一定满足金融机构要求。融资难也导致大型PPP项目参与方基本都是大国企或实力民企,中小企业基本排除在外。

尽管目前各类融资工具很多,但不论是银行贷款,还是发行债券产品,金融市场都对项目现金流、发行主体信用或项目整体信用结构要求较髙。以当前资产证券化为例,基础资产应具备稳定的现金流,安全边际相对较高,期限也较短,很难大范围开展。总体上看,现有融资模式过度依赖于项目外担保,“无追踪”、“有限追索”难以大范围实现,对中小企业、欠发达地区项目融资产生挤出效应。

在当前金融监管持续加强形势下,PPP融资难、贵的现象在短期内较为突出,必须引入高度重视。预计资本金融资规模、期限将收缩,融资增信也很难有大的突破,融资难度提高、成本可能上升。但从长期看,加强PPP规模与监管对其融资具有积极作用,项目质量提升、治理约束加大可进一步提高项目可融资性。


此文关键字:PPP项目 PPP模式 项目建设
6655